免费法律咨询热线:15507343555
Previous Next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定标准?

时间:2025-04-28 03:14:44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其判定标准:

   

    犯罪构成要件

    主体 :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单位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 :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这里的“明知”包括确切知道和应当知道两种情况。例如,交易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物品来源可疑,而行为人仍然进行收购等行为,就可以认定为应当知道。

    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刑事犯罪进行追究的正常活动,以及被害人对财物的合法权益。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是案件的重要物证,掩饰、隐瞒这些物品会妨碍司法机关查明犯罪事实、追缴犯罪财物。

    客观方面 :表现为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行为。

    窝藏 :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藏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场所。例如,将盗窃来的汽车藏在自己的仓库里。

    转移 :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以逃避司法机关的追查。比如,用车辆将抢劫所得的现金运到其他城市。

    收购 :是指以金钱或其他财物换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常见的如收购来路不明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代为销售 :是指帮助犯罪分子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卖出。例如,在二手市场帮小偷出售偷来的自行车。

    其他方法 :是指上述四种行为以外的其他掩饰、隐瞒的方法,如对犯罪所得进行加工、改装等。

   

    数额及情节标准

    数额标准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一般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但具体数额标准可能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

    情节严重的认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 “情节严重”: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 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 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重大损失无法挽回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 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严重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予以追究的。

   

    与上游犯罪的关联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下游犯罪,其成立以存在上游犯罪为前提。上游犯罪是指产生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只要上游犯罪事实成立,即使上游犯罪的行为人尚未到案、尚未依法裁判或者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原因依法未予追究刑事责任,也不影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认定。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