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热线:15507343555
Previous Next


协议出现错别字,还有法律效力么?

时间:2025-07-13 21:57:34

协议出现错别字,通常情况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以下从不同方面为你分析:

   

    不影响整体理解和真实意思表达

   如果协议中的错别字属于明显的笔误,不影响对协议条款整体含义的理解,也不影响各方当事人对协议内容真实意思的认知,那么该协议的法律效力不受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实;

   3.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比如协议中“货款叁万元整”写成“货款参万元整”,这里的“参”明显是“叁”的错别字,但结合上下文和日常经验,能够清晰判断出协议双方约定的货款金额是三万元,不影响协议的效力。

   

    可能引发争议需结合情况判断

   当错别字可能使协议条款产生歧义,影响到对协议内容的理解和各方权利义务的确定时,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协议的效力:

    根据合同其他条款进行解释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考虑交易习惯和合同目的 :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协议的签订背景以及合同目的等因素来确定真实意思。如果通过这些方式能够确定双方的真实意图,协议依然可以认定为有效。例如双方长期有买卖水果的交易,协议中把“苹果”写成“平果”,根据交易习惯和合同目的能明确双方交易的是苹果,此时协议有效。

    协商补充或变更 :若因错别字导致的歧义无法通过上述方法解决,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对协议进行补充或者变更,明确有争议的条款内容。

   

   不过,如果错别字导致协议关键内容无法确定,且双方又不能就真实意思达成一致,可能会对协议效力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协议无法履行。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