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热线:15507343555
Previous Next


想了解,起诉不当得利会变诈骗吗?

时间:2025-07-17 21:15:35

起诉不当得利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诈骗,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两者可能存在转化或者容易混淆的情况,下面为你详细分析:

   

    通常情况下不会转化

    性质不同

    - 不当得利是一种民事法律事实,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例如,银行系统故障多给你的账户打了钱,你明知却未归还,这就构成不当得利。受损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得利人返还不当利益。

    -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它是一种刑事违法行为,由国家公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程序不同

    - 不当得利纠纷属于民事案件,由受损人自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遵循民事诉讼程序,如立案、审理、判决等。

    - 诈骗案件属于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最终由人民法院进行刑事审判。

   

    特殊情况下的转化或混淆

    存在诈骗行为却以不当得利起诉

    - 如果一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本应构成诈骗犯罪,但受损人起初并不知晓对方的诈骗意图,仅以为是普通的不当得利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随着事实的进一步查明,发现对方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此时案件可能会被移交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案件处理。

    - 例如,甲编造自己生病急需用钱的虚假事实,向乙借款后消失不见。乙一开始以为甲只是暂时占用资金不还,以不当得利起诉甲。但在诉讼中查明甲根本没有生病,且借款后就将钱挥霍一空,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按诈骗处理。

    证据变化导致定性改变

    - 在不当得利纠纷的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新的证据,证明得利人获取利益的行为存在诈骗的故意和行为,那么案件的性质可能会发生转变。比如在一些交易中,一方起初看似是因误解获得了利益,但后续发现其在交易过程中故意隐瞒关键信息以骗取对方财物,就可能从不当得利转变为诈骗。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