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机:15507343555
            
微 信:15507343551
地 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光辉街1号汇海国际大厦14楼
时间:2025-05-15 13:30:5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合同。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其构成要素及相关规定: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素
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
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的一方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卖家明知自己所售的古董是仿制品,却故意向买家隐瞒这一事实,希望买家误以为是真品而购买,这就体现了卖家具有欺诈的故意。
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既可以表现为欺诈人故意陈述虚假事实,也可以表现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
故意陈述虚假事实 :比如商家宣传其销售的化妆品具有“三天美白、七天祛斑”的神奇功效,但实际上该化妆品根本不具备这些效果,这就是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欺诈行为。
故意隐瞒真实情况 :例如在房屋买卖中,卖方知道房屋的主体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但在交易时故意不告知买方,这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欺诈。
被欺诈的一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欺诈行为,被欺诈方本来是不会作出相应错误的意思表示的。比如消费者因为商家对产品功效的虚假宣传,误以为该产品真的能达到宣传效果,从而决定购买该产品,这就表明消费者因商家的欺诈行为陷入了错误认识。
被欺诈人因错误认识而作出了意思表示
被欺诈人基于错误的认识,作出了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例如,购房者因为开发商对房屋周边配套设施的虚假宣传,误以为该房屋周边会有优质的学校和完善的商业配套,从而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
合同可撤销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例如,因受欺诈而签订的买卖合同被撤销后,双方需要互相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要求赔偿损失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合同欺诈情形下,受欺诈方可以要求欺诈方赔偿因欺诈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例如,在购买到欺诈的商品后,除了退还商品价款外,还可以要求赔偿因使用该商品造成的其他损失。